枣庄仓储装卸有哪些单位,聊聊你们创业时的艰辛经历?
昨天我还在告诉头条的一个朋友说,我想把我的创业经历用图文分享出来,其中的心酸发泄出来我的心情或许会舒畅很多,刚看到这个题目,我来给你聊聊我创业的真实经历。
2003年开始卖童装,2007年5月结束我是一名内退的公务员,35岁就离开了工作的单位(当时我们这里有政策),退了有一年多的时候父亲胰腺癌,当时想给父亲看病,去西安检查都是我的母亲开口和我老公借了1000元,医生告诉我母亲不能手术,从发病到去世只有三个月,从那会开始,我就发誓我要挣钱。
2003年我开始卖童装,从零开始,白手起家,当时有个朋友在工商联的一个借贷公司上班,给我贷了2万元,我是从西安进货,每天除了卖货,还要带孩子,做饭。当时店铺开在步行街的中段,我感觉有点靠后,刚好街口有两间大门面,我在没有一点准备的情况下又搬到了前面,在这里干了四年,3次装修,因为没有资金,装修不是一次到位,挣了一点钱后,我赶紧收拾门面,为的是改变购物环境,在大门面经营的几年中,刚积累了不少人气,生意慢慢好起来,老公听信他们单位的人说卖衣服不挣钱,平时我进货不帮我看孩子,我都是托付给朋友,因为进货时都是晚上出发。
不帮忙不说,还拖后腿,百般阻挠,悄悄到娘家把我妈叫来,在我要另外换一个门面的时候,从中做梗,让我损失5000元,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时我借同学的钱也催着让还,没办法只好转让门面,转让门面房东的儿媳妇又从中作梗,房子转的不顺利,说好的14万,最后只有4.8万元,到了我的手中只有2.8万元,剩下来的衣服、鞋,我拉回去处理,肯定都是赔钱,这次让我损失27万元,连我自己都没有想到。
2009年在家带孩子,半毛钱没有,2010年重庆打工赔了钱所有人都说是我的不对,不对就不对,我个人承担,我告诉我欠钱的所有朋友,我就是不干啥,我的工资也会慢慢给你们还完的,就是时间的问题。2009年在家没有半毛钱的收入,我如果告诉你最悲惨的事情你都想不到,早上儿子上学,我口袋只剩下5毛钱,一个饼子夹鸡蛋是1元,我说今天吃个饼子吧,儿子说想吃鸡蛋,我在抽屉来回翻,找到了5毛,其中有两个钢币,儿子说用钢币不好,恰巧钢币掉下去钻到了床底下,我又继续找了个2毛钱。这件事情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这种情况下我在腊月二十七问表弟,表弟让我过了年给他打工去。
过了年正月十一我托同学给我买了去重庆的卧铺票,打工的10个月,表弟给了我9000元,回家后我还了8000元。当时回家是因为腿被摩托车排气管烫伤,一个月后返回重庆,我开始自己找活干,给工地送材料,一年的时间,我又赚了3万元,除去开销,我又还了将近2万元。12年,老公身体有问题我回到了老家。
2012年做药品推销回到家里找不到很好的工作,经常去朋友的药店,看到好多外地人在我们这里最药品推广,当时刚好有一款儿童产品,因为两个代理商都不是正式的,我根据百度查到的北京双鹤一个产品,当我问起那个业务员的这个产品代理电话时,他告诉我在北京,于是我亲自去北京到药厂把合同签了下来。2012年到2015年的1月份,我的这款产品做的确实不错,我开始慢慢的还钱了。
2015年重庆卖苹果2015年的1月15日,我去重庆卖苹果,是和村里的一个朋友合伙,不到25天的时间,卖了两车,腊月二十六回家的时候我带回3.5万元的纯利润,一人一半,我赶紧把分到的钱还给了朋友。
2015年11月份开启重庆卖苹果。这一次不挣钱,落了一个冷库,我和朋友分开,开始自己单干,前面冷库比较小,我又投资10万元重新建了一个冷库。
有了冷库,生意反而不如以前,好多老乡都开始给重庆拉货,当然人家的人缘都比我要广,卖货靠老乡,这是一个错误的选择,由于一次失误,在装货的时候关了制冷设备,一天一夜没有开机,导致我的苹果出现问题,本来挣钱的生意又赔了我几万元,紧接着苹果遭受倒春寒,没有拉货,我的一些客源也失去了,去年因为疫情不能出门,没办法,房东让交冷库占地的房租,只好放弃冷库,我的10万元又不见了。快要还完的账又积累起来了。
2020年在家做电商,发苹果,又让我燃起激情因为疫情没有出门,但也没有停止脚步,大家都不能出门,借助互联网,我开始给重庆发苹果,我的一些客户又找到了我,因为他们信任我,正月就开始发货,尤其是我们山西和运城商会,去年给重庆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分别捐送苹果300件和200件,都是我给他们组织的货源。到了10月下旬,我开始在我的头条店铺售卖苹果。去年冬天,线上线下共销售苹果3万斤,因为不是自己存货,线下一单利润只有3元钱,虽然没有挣到钱,但今年我感觉要比去年好,我计划自己存货,这样我有主动权,有了风险肯定也会有利润。
去年总计销售苹果7万斤,因为给重庆的一个朋友组织了3000的商单,朋友一单给我一元钱的辛苦费,我感觉很满足,估计今年他还会来找我的,我有信心,因为去年他挣钱,收货单位也是很满意。
现在我已经联系了好几个果农,他们都愿意按我的要求给我供货,而且前期还不需要我投资,都知道我这人很实在,不会亏欠他们的。去年的一个代理商说,他只相信我,还有另外一个老乡也说,今年一定要好好合作。
总之,创业很艰辛,不会是一帆风顺,如果我告诉你,我因为搬苹果框子得了肩周炎,我和司机两个人一起装货卸货700框,一框苹果重30斤;和另外一个司机,半天装货卸货800箱,一箱苹果16斤,没人亲眼看到都不相信;我曾经一个人卖货收款卖掉苹果3000斤,在3个小时内。每天早上都是6点起床开始装货,晚上10点才能回到库房里。好在所有的付出给我换来了很多忠实的客户和朋友。
那年赔了将近三十万,一个朋友说,要是换做其他人,不是进了精神病院就是跳楼自杀,我告诉她,死,从来不和我沾边,即使有天大的委屈,我都会压在心里,从来不会把它带到生活和工作中,有时我会找我的唯一的一个好朋友倾诉,她也会不时的打电话问我。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挺过去就是艳阳天!
2007年到现在,我感觉我苍老了许多,但我的内心和年轻人是一样的,我也很潮,头条,抖音,都留下了我的欢乐。
在枣庄开个海鲜餐厅怎么样?
我们小区门口有家海鲜餐厅生意很好。每天早晨出门都会看到一辆大货车在店门口卸货。特别是过年过节门口都是排队买海鲜。小区门口小区里面停满了来买海鲜的车!这海鲜店一楼是卖海鲜二楼是海鲜餐厅。名字叫优蓝海海鲜餐厅。
大家喜欢农村闲云野鹤的生活?
郑州老炮卖掉郑东新区五套房隐居山林当地主:早厌倦了城里生活
去年夏天,我接到老九电话,说他要把自己名下东区那五套房全卖了,整合资金准备到荥阳承包几十亩山林,转型投资搞农家乐休闲旅游。还说等弄出点眉目了,请我周末去山里玩。
当时我正在地铁里,戴着耳机,他那财大气粗嗡嗡响的大嗓门,听起来似乎都带着叮铃咣当的金属音。
挂了电话好久,我还觉得身边的这个世界,虚幻而空洞。
上周末我和妻子、朋友夫妇一起去浮戏山环翠峪看红叶。
晚秋的山野,层林尽染,随手一拍,就是美图大片。忍不住在朋友圈发了一组九宫格,配了“浮戏山秋色”五个字。
谁知没过多大一会儿,竟接到了老九的电话,他瓮声瓮气地问我:“来荥阳玩了?怎么也不到我这坐坐?”
于是下山返回时,我们拐到了老九的山庄里。
说是山庄,其实就是山凹中用几道砖墙圈起来的一处空地,临着山路,留了个大门,门头是一弯大得有点浮夸的圆拱型铁架,上面焊着四个用薄铁皮做的大字:浮戏山庄。
大门敞开着,院里停放着老九的宝马。一排简易房是他办公和居住的地方。有几间做了茶室、有棋牌室和会客厅,房子最西头,是两间厨房。
看见有人来,几只土狗跑前跑后簇拥着我们,却并不吼叫,大约是客人一来,就会有酒宴,人们喝酒吃肉,它们就有骨头啃。
老九正在院子里修补鸡舍,防备黄鼠狼再来偷鸡,他媳妇在喂猫,聚拢到她身边的流浪猫,队伍越来越庞大,足有近百只。
老九收了工,领着我和朋友进屋喝茶聊天,妻子她们看见小动物爱心大发,在院里帮老九媳妇撒猫食。
客厅和上次来时一样,沙发后的墙上,挂着几幅字画,对面的仿古条几上,摆放着山水盆景。只是茶桌下面地上,散落着一堆鸡毛。
老九说昨天他在后山逮了只野鸡,晚上关在屋里,谁料早上起来,发现被野猫们给咬死吃掉了,地面还没来及打扫。
晚上老九亲自下厨,炖了鸡煎了鱼,炒了一大盘槐花柴鸡蛋,开了瓶“老周的酒”。院子里栽种的一大片怀菊花,开得正香,朋友不喝酒,却直喊醉了。
临走时,老九装了两箱柴鸡蛋,放到我的车后备箱里,老九媳妇看我妻子又弯着腰在嗅菊花香,就进屋拿了把剪刀,咔擦咔擦剪了一大束花让我妻子带回城里,既能插瓶观赏,又能摘了泡茶。
妻子抱着花要和老九媳妇来张自拍,她说自己三天没洗脸了,笑着不让照。
回城路上,朋友两口子好奇地问这问那,羡慕老九的山居日子。坐在副驾位上的我,望着车灯照亮的弯曲山路,回忆起多年前和老九相识的那些过去。
老九是地地道道的郑州市民。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从豫西山里考到郑大,他在校南门的桃源路上开理发店。
20来岁的他,1米78的个头,清秀俊朗,酷似香港歌手陈百强。在店里打工的几个男孩,都叫他九哥。
为客人理发时,老九习惯用力抿着他那有点地包天的薄上唇,歪着头、叉开双腿弯腰站立,偶尔闲下来,则坐在店门口椅子上盯着外面发呆,眼神忧郁得烟雨蒙蒙。
去的次数多了,他和我这个同龄人渐渐相熟,客人不多时,他边理发边和我聊天。
大学毕业后,我分在幸福路工商所工作,单位没宿舍,出钱让自己在外租房。
老九知道后,把他家的一间房子租给我住。我结婚、生子,都是在那个大杂院里。
桃源路两边书店、小餐馆、甜品店、理发馆,一家挨着一家,做的都是学生们的生意。很多深夜还不打烊,但一到寒暑假,法桐浓荫覆盖下的两侧店铺,便显得比平时冷清许多。
这个季节生意不怎么忙的老九,周末爱叫我一起去郑大东门吃黎记烩面,热气腾腾的烩面端上桌来,一人一大碗,几瓶啤酒下肚后,老九滔滔不绝。
他大名叫李晓军,排行第九,上面有四姐四哥。父母都是山东人,母亲是地主家的千金小姐,父亲是个长工,俩年轻人相爱后私奔离家,扒火车顺陇海铁路到了郑州。
那是1947年。
老九父亲在车站扛麻袋、卸货出苦力,母亲每天端个洗脸盆,里面盛着一盆清水,胳膊上搭条毛巾,等候那些下了火车的客人们,掏几个铜板,洗擦去一脸的煤灰风尘。
晚上,小两口在火车站旁空地上搭的棚子里安身。渐渐的,这些流民们就成了老郑州的新市民,聚居在菜王、兑周、耿河等城中村边的棚户区。
1952年,有了一儿一女、思家心切的老九父母,决定回老家探亲。
到了枣庄刚下火车,恰好碰见进城办事的同村乡邻,老九他妈这才知道,私奔后的第二年,她那民愤极大的父亲,自知乡亲们不会饶过他,便召集族人聚餐吃饭,人到齐后,他在饭菜里下了毒,全族老少除了因出疹子发烧的两个小孩,留在家中由奶妈照料未去吃饭以外,其余全部自绝于世。
“从你们家里,一天抬出去了几十口棺材。”乡邻对老九他妈说:“你那俩堂弟堂妹,听说后来被嫁到安徽的你姑领走了。”
老九父母闻听消息,惊惧伤悲之余连村子都没敢回,直接又坐火车返回郑州。从此再没离开过这个城市一步。
“我从监狱出来后,我妈就教我学理发、开店,说手艺人啥时候都能混到一碗饭吃。”
老九坐牢是因为偷盗。
15岁那年冬天,门口的几个大孩子商量着到旁边工厂偷电线换钱,事成之后把钱均分买炒凉粉吃。因为饿,老九跟着他们一起干。
几个人半夜在墙下挖了个小洞,让身形瘦小的老九和另外一个“瘦猴”进入厂区,钻进生产车间里,老九把棉衣脱掉,同伙帮他把电线密密实实缠在腰间,再穿上棉衣。
当老九再从洞里往外钻的时候,巡防队员打着手电经过,已经爬出去的“瘦猴”和外面接应的同伙都溜了,卡在洞口的老九,被巡防队员扯着腿拽出来,人赃俱获。
老九在监狱劳动改造时,和几个年老的犯人关在一个屋里,干糊火柴盒子的轻体力活。
有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犯人,入狱前是个英语老师,他很喜欢聪明勤快的老九,晚上睡觉前就用手指在地上拼写字母、单词,教老九学英语打发时间。
关了三年,老九出狱,同学们毕业上山下乡了,他成了无业游民。跟着他妈学会了理发、修面,偷偷在家里做附近村民的生意。
1978年改革开放,老九的父母和孩子们,都率先干起了个体户。老九也开了间理发店,娶妻生子,手里渐渐有了些钱。
1992年,老九将理发店交给妻子打理,从南方买回几台机子开游戏厅。
姐姐们都出嫁了,老九、哥哥们和父母兑钱,将自家地上的平房翻建成了一幢五层小楼,老两口住一楼,兄弟四个每人住一层。
老九将自己那一层腾出来三个房间,摆上老虎机,钱来的快,风险也大。提心吊胆干了两年,老九将机子处理掉,在二楼开起了录像厅。每天来看港台片的学生如过江之鲫。
住在最上面一层的大哥跑出租,四楼二哥家开迪厅,三楼三哥家开卡拉ok,他们家的这幢小楼,俨然成了兑周村边的文化娱乐中心。
不久我在单位分到了房子,搬离兑周村后,很少再见老九。
一天,一个女的来局里找我,说自己是李晓军二姐,想办营业执照变更手续。原来老九和她合伙开网吧,生意越做越大,准备在郑大东门换租一个大场地。
我问老九忙啥呢?她说弟弟兼做园林花木生意,常在许昌不常在网吧,场子平时都是她看管打理。
2006底,老九来找我,说想办一个电子竞技俱乐部的营业执照。
他苍老了很多,从前的白皙变成了枯黑,清澈的眼神变得浑浊,头发倒没白却更显漆黑,一看就是染的。
他拿出一包中华递给我,我摆摆手说戒了。他很随意地把烟放在办公桌上,说网吧查的太严,竞争也激烈,村子里随便一户人家里摆几台电脑,就可以开个黑网吧,他听说电子游戏将来要成为奥运会竞技项目之一,便找关系花钱从体育局那里弄了个开办电子竞技俱乐部的许可,想扩大规模让网吧升级。
老九满嘴都是与时俱进的正能量时髦话语,时不时还蹦出来几句励志格言、名人警句。和从前的他一样,这些词儿和语言,都是他在和比自己知识层次高的人聊天中学到的,如今又鹦鹉学舌搬出来提升自己。
我问他是否还住在兑周那里,他说早搬到在帝湖买的楼中楼里了,兑周那边的老房子,只有他爸妈留守。
接着他又吐槽自己家那块棚户区拆迁改造落后,说这些年从市中心到三环,原先遍布的城中村,一个接一个都消失不见了,无数拆迁户都成了千万富翁,只有他家那里,至今还是那个屌样子。
老九又侃侃扯到解放前,说火车站以西都是郊区,要不然咋叫西郊?解放后省会从开封迁到郑州,大学建校时还占了他家的菜地,他们家当年也为郑州建设做出过贡献,如今却迟迟得不到拆迁安置,眼瞅着别人都发房产财,他还得没明没夜挣辛苦钱。
我笑着说:“别急,你是地主,早早晚晚一拆迁,也得身价上千万。”
他咧开嘴笑:“借你老兄吉言,真到那时候,我先把网吧卖掉,干这一行太缺德,上月还有个大学生,通宵打游戏昏倒在店里,我姐打120把他送一附院了。去年我哥把他的网吧执照卖了,这个数。”老九抿着嘴,用力对我伸出五个手指头晃了晃。
最后一次见老九,是2008年,当时楼市低迷,我们单位团购的商品房没人买,我打电话问他要不要。
他果断说要。还说自己干个体,除了纳税啥福利也享受不到,平生最羡慕我这种吃公家饭的干部,这次有机会买房,他要多买几套。
我苦笑说:“你别羡慕我,没准买房我还得问你借钱呢。”
团购的房子在郑东新区南边,我用公积金贷款买了套小三房,老九买了五套大户型。
彼时这里还是被米国媒体蔑称为“鬼城”的荒凉之地,一到晚上,中州大道以西灯火通明,一路之隔的东区高楼林立、一片暗黑。
只有一些自行车骑行爱好者,绕着孤独的“大玉米”楼,呼啸来去。
后来,桥头那里渐渐自发形成了一处地摊夜市,有卖饮料的,有卖小吃的,更多的是售卖小音响和车载CD唱碟的,节奏劲爆的乐曲放得震天响。像这个城市的节奏,越来越激越昂扬。
只是,在这里打拼的很多人,都是后知后觉。幸运的老九,却踩准了郑州发展的脉搏。
七年前,郑东新区的房价开始窜升,老九的资产暴涨,正当大家都羡慕他有眼光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卖掉市区的五套房,转让了网吧,在荥阳承包了一片山林。
我问过他原因,老九只说厌倦了城里生活,全省甚至全国各地的人,都跑来拥挤在市里,他这个从小在郑州长大的老市民,要去郊县当当小地主了。
这两年冬天,老九两口子也住在山里,市区房子有暖气也空着。他媳妇说,以前在城里,整天头疼脑胀不舒服,在山里这几年,啥毛病都没了。
“真是俩怪人!”朋友妻子感叹道。
“不奇怪。”我笑着说:“相比城里每天都在发生的怪事来说,或许老九过的,才是正常生活。”
以前的全民所有制企业与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在待遇上有差别吗?
1953年,中国开始进行公私合营。
在这之前基本上都是私人,在这之前基本上都是私人企业或者是官僚买办企业。
所以公私合营是新中国对一切企业进行集体化改革的表现。
并且发展出央企,国企,地方国企,集体企业,四大企业形式。兼顾一些个人的个体。
央企就是由国务院控制的国有企业单位。并且分为部司局三类。
国企分省国企,市国企,县国企,镇国企。
集体企业包括公私合营企业,街区自发组织企业,和人民公社。
个人个体也就是一家一户的经营企业。这个企业一直存在着没有消失也没有被限制。不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有的。
各式各样的国企,就由当时的各级政府部门负责管理以及运行。
而集体企业,则由当时的工业部,农业部等部门管理运行。
个人个体则由工商部门管理及运行。
1972年以后,有些国企渐渐的工业老化或者是产品老旧,慢慢就效益不好了。但由国家负责工资发放,还能拿到最低工资。
1982年以后。改革开放渐渐兴起,自负盈亏或承包制。就又出现了一个由国企里面分支出来的再就业人员的大集体。
大集体分两部分,一部分人是国有企业转过去的。一部分是在就业青年加入进去的。
当1985年搞活市场经济以后,国企企业有的就不行了,集体企业和私人企业慢慢就红火起来。甚至个体企业更火。
这样就出现了一些国有企业分支出一些效益好的改成大集体。
所以有些大集体或者是集体企业,个体企业等等比国有企业的收益高。
这就引发了很多人向集体和私企转移。
当1999年左右,开始大量有了退休人员出现。这一下子就捅了马蜂窝。私企就没有退休金了。有的几大集体里面也没有退休金。
特别是人民公社黄了以后,整个农民都没有退休金。
因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显现的特别突出。
老老实实呆在国营企业的,集体企业的,大集体企业的,效益稍微好一点的都有退休金。
而那些大集体和集体单位被承包的就没有退休金了。
人民公社解散了以后,整个农民就没有退休金了。
只不过有一些大集体单位,因为是由国有企业挂钩形成的。这样的企业效益都不好,是大集体的员工与国营工的工资比相差两倍三倍。这样按照工资总额交的社保基金总额也是差很多的,从而退休以后的退休金也是相差很多的。
这由国有企业的分支出来的大集体,是优质资产还是为国有企业单位服务决定的。
优质资产组成的大集体,他的效益就是最好。
为国有单位服务的大集体,它的效益就差了很多。
这样的列出来就能看得比较全面一些。
悟空问答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关于【枣庄仓储装卸有哪些单位】和【聊聊你们创业时的艰辛经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