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仓储装卸单位有哪些,为什么要多读书?
三味书屋:书有墨香人有福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的人爱好是吃喝玩乐;有的人爱好是琴棋书画;有的人爱好是读书学习,爱好决定着人生,也决定人生的福气,这是因为有什么的爱好就有什么样的追求,有什么样的追求就有什么样的成功。我觉得读书的福气来源于三个好“味道”。
一、读书的人有书香味
书中有香气,墨香之味,闲暇时捧着自己喜欢的书读起来,有股浓浓的书香味,读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读好书,品好茶,书香味越读越浓,就像打牌人起到好牌哪样兴奋而激动,我喜欢读纸质书,不喜欢读电子书,就是因为读纸质书有股书的味和墨香味,读到兴趣时还能拿出笔摘抄经典的句子,这就多了一股求知味,读书的味道滋味长,这种味道是不读人难以真正体会到的,也就像不打牌的人难以体会赢牌的滋味一样,这只是爱好不同,各有各的快乐和滋味。
二、读书的人有文化味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天天与书本上的知识学问打交道,自然,也会潜移默化舞文弄墨了,也会试着写写文章了,写着写着,也就写的入迷了,这样读书就带动了另一个爱好,爱上了读书,也爱上了写作。使读书人成了,读书、摘抄、写作、思考等,有了这样的兴趣,读书人就更加爱上了读书,也离不开了读书了,读书带来的好处是使读书人有了“文化”,脑子里装着读书,心中想的是如何写文章,家中书架上收藏的全部是书籍,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见,读书使人有文化,这点是不假的,更不是吹的。
三、读书的人有亲情味
读书人心思都用读书了,没有闲功夫在外惹事生非了,更重要有是家里有了书香味、家里多了文化味,使自己的孩子也潜称默化,孩子也会跟着大人爱了读书,记得我孩子小时暑期就喜欢从我的书架的上取书来读,书架的书他基本上看完了,对他作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很轻松的考上了大学,我没有为他的学习着过急,可见,读书不仅有利于自己,更有利于家庭,自然我们家庭和谐相处,全家人快快乐乐, 平平淡淡生活,亲情浓浓,这就是人生,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
三、读书丰富了生活使我成了精神富翁。
我这人天性不会玩乐,只喜欢看点书,写点小文章,这样觉得自己很快乐,也很充足。我从年轻时就爱上了读书,这几十年来都是这样过来的,干完了事情,闲暇时间就是读书,只要能看书就是我最快乐的日子,也是最幸福的时光。如同有牌瘾的人上了牌桌子一样。我喜欢读书也喜欢买书,每月总要利用一天时间到书店去逛逛,有时买书,有时不买书,只要到书店逛一逛,就感到安逸和快乐了,这是几十年养成的一种习惯。
我喜欢看书,这多年来也就买了不少书,家里有了书架、有书屋。有了闲时,总要从书架取上一本书翻下,这样会赏心悦目,这就是读书人的兴趣,读书人的情趣。当然,喜欢读书并不是我读的书就很多了,是心一直惦记着书,想着书,与书交上了朋友,人生有涯,时光短暂,而大多时间要用于谋生,要用于家庭建设,还要抽出时间写点文章。
几十年来,我笔耕不辍,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写,只要写也就会有读,就是我坚持读书的缘故,读书使我成了一个精神追求者,是一个精神富翁。我认为,人只要有了一个温饱,就要追求精神享受了。读书给我带了很多快乐,带来了更多的是享受,我与书真正交上了朋友,只有从书中可以得到无穷的快乐!
历史上有哪些很尴尬的事实?
被誉拯救汉民族于水火之中的大英雄武悼天王冉闵,并没有后世吹嘘的那么高大上。如今网上对他的评价,几乎全是各种赞颂。然而,正史上的冉闵,真的受得起这些吗?
汉人冉闵是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而后赵是十六国时期羯族首领石勒建立的政权,明显的胡人政权。冉闵在跟着石虎打天下的时候,曾率部和当时的华夏正统东晋作战,给东晋军队造成很大的伤亡,还斩杀了晋军将领蔡怀。
九月,石闵败晋兵于沔阴,杀将军蔡怀如果说杀晋军是工作需要,那么对于东晋的普通的汉人,冉闵也不是没杀过。冉闵曾率兵骚扰、袭击东晋边境的城池,劫杀当地的普通百姓。
当初石虎去世以后,东晋派出大将褚裒北伐,进攻后赵。但是冉闵没有里应外合,联合东晋围剿后赵,而是派部将李农击败了褚裒。
冉闵称帝后,曾经派人联络东晋,但是语气很随意,冉闵称自己要杀掉北方的胡人,如果东晋也有兴趣的话,可以派军队过去。不过东晋没搭理他。毕竟冉闵没少和东晋干过仗,这次会不会是冉闵设下的圈套?东晋心里没底,也就没搭理冉闵。
冉闵杀胡是为了自保石虎死后,他儿子石遵继位,石遵开始很信任冉闵,冉闵也积极帮助石遵稳定政权。石遵甚至许诺立冉闵为太子,不久却立儿子石衍。冉闵对此非常失望,甚至怨恨石遵。
初,遵之发李城也,谓石闵曰:“努力!事成,以尔为储贰。”既而立衍,闵甚失望,自以勋高一时,规专朝政,遵忌而不能任。石遵死后,石虎第三子石鉴即位,石鉴本想杀掉冉闵,但是派出的人被冉闵击溃。石鉴怕引火烧身,连忙声称此事和他无关,还杀了参与这件事的人以灭口,同时任命冉闵为大都督。
龙骧将军孙伏都、刘铢等人集结了三千胡人士兵想暗中杀掉冉闵,石鉴知道后鼓励他们干死冉闵。不过孙伏都、刘铢不是冉闵的对手,被冉闵堵住去路。石鉴一看怕连累自己,亲自迎接冉闵,让冉闵诛杀孙伏都、刘铢。最终孙伏都、刘铢连同三千胡人士兵均被冉闵杀掉。
后来,石鉴趁着冉闵出征之际,派宦官联络自己的亲信,准备干掉冉闵,但是宦官却主动告知了冉闵。于是冉闵立刻回城杀掉石鉴,并对后赵皇室进行灭族处理。随后冉闵自行称帝,立国号为魏。
后世杜撰的《杀胡令》冉闵杀掉孙伏都、刘铢之后,冉闵下令胡人不准持有武器,否则一律处死。
宣令内外,六夷敢称兵杖者,斩之。冉闵本想招安邺城的胡人,收为己用,但是这些人不肯服从冉闵。于是冉闵下令处死邺城所有的胡人,并嘉奖斩杀胡人的行为。
赵人斩一胡首送凤阳门者,文官进位三级,武官立拜牙门。史书记载,冉闵颁布杀胡的奖励措施后,亲自率人诛杀胡羯,男女老少一律杀掉,最终杀死了二十余万人。但是这20万人,有一半不是胡人,而是长得像胡人的汉人。
闵躬率赵人诛诸胡羯,无贵贱男女少长皆斩之,死者二十余万,尸诸城外,悉为野犬豺狼所食。屯据四方者,所在承闵书诛之,于时高鼻多须至有滥死者半。冉闵的确下令杀过胡人,但不管是《晋书》、《资治通鉴》还是《十六国春秋》,都没有记载冉闵的《杀胡令》,其它史料也没有。现在网上流传的所谓的冉闵《杀胡令》,可以确定是网友杜撰的。
网络版《杀胡令》,出现了很多东晋以后才出现的词语和成语,行文措辞也非常尴尬,通篇都是伪古文。稍微有点古文素养的人都写得比这好。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掳掠屠戮为乐,强抢汉地为荣。而今之中原,北地沧凉,衣冠南迁,胡狄遍地,汉家子弟几欲被数屠殆尽。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尴尬的冉闵冉闵如果真心想解救汉人,为汉民族做点事情,最好的办法是投奔东晋。冉闵打仗非常有一套,如果他能率领东晋的军队北伐,相信一定能取得非常大的功劳。
然而他没有,冉闵作为汉人子弟,多次和东晋交战,还曾杀掉不少东晋的汉人。后来灭掉后赵皇族以后,他也没有奉东晋为正朔,而是自行称帝。过过皇帝瘾再说,后来冉闵被前燕名将慕容恪击败并擒获,慕容恪处死冉闵之前,曾经问他为什么要称帝。看看冉闵临死前说的话:
天下大乱,尔曹夷狄,人面兽心,尚欲篡逆。我一时英雄,何为不可作王耶!表明上看挺民族主义,实际上却是在为自己称帝行为辩解。冉闵也没有改变北方汉人的悲惨命运,冉闵死后,胡人对汉人展开了更残暴、更血腥的报复。
冉闵这个汉人,早年跟着胡人杀了很多汉人;他跟胡人闹翻后,为了自保,又杀了不少胡人。称帝之后,又被胡人击败,并最终死在胡人手里。
你所认为的甘南自驾游?
我将去年秋天自驾甘南走过的路线,并同游览和参观景区景点时拍摄的照片,一一详列,供您参考。
概述2020年10月初从沈阳出发,途经甘南、陇南等地,历时18天返回沈阳。前程与后继不再赘述,仅说从兰州开始进入甘南,至宕昌走出甘南结束,全程约1000公里。
兰州/甘南/宕昌自驾路线简图行程路线:兰州出发,经卓尼/临潭/合作/夏河/碌曲/玛曲/郎木寺/迭部,到达宕昌。
详述兰州→卓尼经G75/G212/X085/G248/G316约265公里,途经冶力关景区。景区北距兰州约165公里,南距卓尼约100公里。
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禅定寺,位于卓尼县城区北。
禅定寺大峪沟,位于卓尼县城南,经G316/Y617约30公里。
大峪沟卓尼→合作经G316约105公里,途经古战村,古战村东距临潭8公里、距卓尼约35公里,西距合作约70公里。
古战村米拉日巴佛阁,位于合作城区北。
米拉日巴佛阁合作→夏河经G213/S312约62公里。拉卜楞寺,位于夏河县城区西。
拉卜楞寺·贡唐宝塔俯瞰(秋)夏河我分别在秋天和夏天来过两次,将两季照片分别贴出。
拉卜楞寺·贡唐宝塔(夏)夏河→碌曲经G316/G213约102公里,途经桑科草原。G316出夏河5公里后,即穿行于桑科草原约40余公里。
桑科草原(秋)桑科草原(夏)则岔石林,位于碌曲县城南,经S326约45公里,途经西仓寺,西仓寺北距碌曲约5公里。
西仓寺碌曲→玛曲经G213/S204约100公里,途经尕海湖景区,景区北距碌曲约50公里,南距玛曲约50公里。
尕海湖黄河第一弯景区,位于玛曲县城南,经S204约5公里。
黄河第一弯玛曲→郎木寺经S345约75公里。郎木寺镇地理位置特殊,一条溪水流经,将小镇分为南北,溪水南属甘肃碌曲县境,北属四川若尔盖县境。两县各有一座寺院,碌曲县境寺院称“赛赤寺”,若尔盖县境寺院称“格尔底寺”。
郎木寺镇赛赤寺·和睦塔格尔底寺·肉身大殿郎木寺→迭部经G213/G345约78公里。扎尕那位于迭部县城南,经G345/G248约26公里。
扎尕那·仙女滩迭部→宕昌经G345/S210/S209约156公里,途经腊子口景区,景区西距迭部约100公里,东距陇南宕昌约56公里。
腊子口景区沿途走过的路和观景台行驶的路及沿途观景台,是自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甘南也同样。
出冶力关森林公园“后门”的“无名”路冶力关至卓尼间途经温布滩村Y423冶力关至卓尼间Y423冶力关至卓尼间G316观景台梯田临潭至合作间G316路旁村寨卓尼至合作间G316卓尼观景台夏河至碌曲间G316夏河至碌曲间G213夏河至碌曲间G213黑力宁巴停车区碌曲至玛曲间S204忠克观景台玛曲至郎木寺间S345扎尕那G248扎尕那G248达日观景台迭部至宕昌间G345白龙江峡谷迭部至宕昌间S210最后说明冶力关森林公园至卓尼段,当时我走的不是图中所示路线,地图上不显示该路段行驶路线,出景区后驶入“无名”路,然后并入Y423,过温布滩村后,再并入G316到卓尼。由于拍照水平有限,再加部分时段光线不好,没能拍出“理想”照片,但这并不影响甘南的美。以上就是我在甘南走过的路线以及看到的美景。谢谢阅读!
——全文完——
我军是否缴获了大量日军的大衣?
八路军在抗战时期,的确是大量通过伏击来缴获日军的补给,不过具体到军大衣就没有非常多的记录了,因为八路军缴获了日军的补给品以后,通常象武器弹药什么的都是统一分配,而像服装这些东西,除了一方面是留着自己用以外,还有一些是要留给地方上的人,尤其是这种生活物资。给八路当民工,很多时候八路是会把这种军大衣、毯子什么的战利品给民工当工钱,这样可以提高民工的积极性。
八路军的后勤保障系统是非常原始的,全军没有一个完整的后勤系统,至于八路的衣服就是有什么穿什么。
穿日军服装怕误伤主要是针对陈赓大将的这种做法,陈赓大将喜欢整蛊,有这样的照片为证,真的打扮成这个样子,如果碰见友军的确容易误伤。
左权将军身上的就是缴获的日本军大衣,而且朱老总也穿过,在敌后游击的条件下,到了冬天把自己穿暖和是第一位的。
八路军的高级将领穿着缴获的军大衣、皮衣什么的并不少见,而且这些衣服一穿就是好多年,应该承认这些工业制品的质量还是要比农村的土布衣服质量要好。
对于八路军来说,原来长期活动南方,在红军长征到北方以后,对于北方的寒冷环境并不适应,特别是对于棉衣,在原来一些老红军的回忆里边,长征到了陕北第一次穿上棉衣都感觉十分的新鲜,而大衣这种东西更是没有见过,在红军的服装中是没有棉大衣这种东西的,直到红军改编成八路军,军大衣才第一次进入八路军的装备体系。
八路军在抗战之初通过几次伏击的确是缴获了大量的日军补给品,至于军大衣这一块在平型关大捷中,的确是缴获了不少,数量据说是可以让115师的官兵每人一件。后来发生了林彪由于身穿日军军大衣被阎锡山部队的士兵误击的事件,八路军对于这些缴获服装的使用就稍微慎重了一点,不过呢,对于八路军来说,由于自己没有独立的后勤保障体系,对于缴获的日军物资那还是能用就用,军大衣这种东西肯定是拿过来先自己穿上,否则在北方冬天的野外生活中,寒冷和饥饿是生存的大敌,要坚持敌后抗战,首先是要活下来,人都冻死、饿死了,还怎么坚持游击战?
事实上,八路军北方的部队快到冬天各级领导最发愁的就是部队的冬装,特别是40~42年,抗战最艰苦的日子,由于平原的根据地大部分丧失,而山区不产棉花,八路军的冬装都是一个大问题。能够缴获日本的军大衣能用就给用上了。而且八路的武工队特意还会有一些日本军服,用来化妆侦察用,军大衣自然也是这些化妆品中的一部分。
图片来自网络。
关于【延安仓储装卸单位有哪些】和【为什么要多读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