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仓储装卸方式有哪些,番禺十大姓氏排名?
3. 番禺区姓氏
一、陈姓
陈姓在潮汕人口超过10%,在澄海甚至超过20%,在湛江市区也超过10%,在广东的比例应该超过了8.5%,接近9%(考虑到在广州、粤北、客家等许多地区比例只有7%左右甚至更低).
二、李姓
李姓在茂名是第一大姓,比例达到10%(如电白、化州,原茂南区则不如陈姓),另外还是鹤山、怀集、梅县、五华等地的头号大姓,在潮汕地区总体比例只有6%,在全省来看应该有7.5%左右.
三、黄姓
黄姓在很多地方都是第三大姓,不过在台山这些地方有着极高的比例,全省应在6%-7%之间。
四、张姓
张姓在粤语地区普遍比例不高,只有2%-5%之间(如中山只有2%-3%,在高州超过5%算较高的了,据说在开平更是前两大姓),而在潮汕地区张姓有4%-5%的比例,张姓在粤北、粤东北的客家地区是五大姓之一(陈李张刘黄),在大埔、蕉岭等地普遍有5%以上的比例,个别地区达到7%以上,就全省来看张姓大概有4.5%左右,稳坐第四位.
五、梁姓
梁姓是纯粤语地区的前四大姓(陈李梁黄),特别是肇庆、云浮地区的超级大姓(我们要留意这正是粤语的发源地),在至少两个县是第一大姓,还有几个县是第二或第三,比例超过6%个别县甚至达到10%!另外在顺德、中山、新会、高要梁姓都是第一大姓超过10%,同属粤语区的茂名梁姓也普遍在4%-6%之间,即便在雷州话地区的湛江梁姓也是大姓,但因为梁姓在潮汕、客家地区的比例偏低(普遍只有1%),所以在全省的比例只能在张姓之后,大约在4%-4.5%之间.
六、林姓
林姓和梁姓正好相反,是东多中少,林姓在潮汕地区排第二,达到8%左右,在其他地方相对较少,普遍不到3%(在新会及个别县超过5%),就全省来看总人口和梁姓相仿但还要略少.
七、刘姓
刘姓是客家地区五大姓之一,在兴宁、南雄等地人数极多,超过6%,在广州的粤语区前五名不入,但一到客家人多的增城马上就成了第二大姓(陈姓当地最多),另外在个别粤语区也有很好的表现如高州,不过由于在珠三角、粤语区及潮汕片的比例偏低,全省人口比例应该接近4%但不如梁林多.
八、吴姓
吴姓是南方大姓,在粤语、客家、潮汕等地普遍都有超过3%的比例,在中山甚至排到了前三,但由于超过4%的"超级仓库"不多,所以人数还不如刘姓多。这是第四到第八大姓的排位.
九、杨姓
杨姓在全省各地普遍都有超过1.5%的比例,而潮汕、客家更超过了2%到3%,在如电白(6%第三大姓)和翁源等地比例更高,总体应该超过2%.
十、罗姓
罗姓在粤语、客家地区普遍有超过1.5%甚至3%的表现(部分地区更多),但很难超过2%的人口比例.
李斯墓有被挖掘吗?
李斯的故居有两处:一是故城东门里东西大道路北,在今上蔡一中一带,面积约5000平方米。二是上蔡县城西南5公里处的李斯楼。李斯出身平民,虽然当上了楚国管仓库的小吏,得空时仍在自己院中种些蔬菜。参加劳动。其故居处至今尚有一口李斯浇菜的水井,后人尊称为“李斯井”。
李斯墓位于上蔡县芦岗乡李斯楼村东南。现存的李斯墓高12米,底部直径40米,总面积1256平方米。墓西有李斯跑马岗、饮马涧遗迹,墓前有碑石数通,四周松柏环抱。2000年9月,该墓葬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蔡县城之中还存有李斯井、李斯坑等遗址。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被斩 于咸阳,赵高带人来上蔡抄了李斯的家,在整个李斯的故居处进行了残酷的“挖地三尺”,最深处竟达丈余。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一片芦苇丛生的坑塘。后人为纪念李斯,称此处为“李斯坑”。
李斯故居的东门外是一片水草丛生沼泽,树林茂密,荒草没人,成群的肥兔在那里出没,李斯公事之余,经常与其子到那里打猎。李斯直至被杀之前仍念念不忘此地。在去刑场的路上,李斯含着热泪对他的儿子感叹说:“我再想和你出上蔡东门牵黄犬逐狡兔还能得到吗?”
李斯楼,是李斯的乡下故居,李斯被害后,其幼子在亲朋的掩护下得以幸免,藏匿在李斯楼。直到现在,李斯楼村的居民都姓李,自说是李斯的后代。他们自秦至今,留下一个习俗:即在清明节扫墓时不在坟顶上放置祭物(即圆形土块)。理由是李斯被杀没头。这是让李斯楼的人们永远记着李斯被赵高杀害的冤案。
李期墓在蔡国故城的西南部,位于李斯楼东南角,是一个高大的土冢。墓的四周砌有石阶,墓前树有墓碑,上刻“秦丞相李斯之墓”。墓的四周松柏掩映,花木丛生,墓西不远处有李斯跑马岗和李斯饮马涧。据传,李斯青年时期经常在此处纵马驰骋,马渴了就在此涧沟中饮马,后人便称此处为跑马岗和饮马涧。整个墓区岗岭高耸,涧水澄清,云浮碧野,鸟语花香,是一处风景优美的游览胜地。唐朝诗人胡曾专为李斯墓题了诗,其诗曰:“上蔡东门狡兔肥,李斯何事忘南归?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咸阳血染衣。”宋朝大诗人刘敞也为李斯墓题了诗。诗为:“二事三公何足论,忆牵黄犬出东门。天人忌满由来事,枉持沙丘有旧恩。”
广东省各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怎么样?
从数据上说,广东省富可敌国,但各个城市的发展并不同步,主要集中于珠三角为主,也就是: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中山局部。目前的政策是把珠三角发展成为大湾区,把发展范围加大,把惠州、中山、江门、肇庆纳入 。尽管如此,广东还是有不少欠发达地区,如:韶关、湛江、茂名、梅州、河源、清远、潮州、揭阳、云浮等,这些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内地三线城市没有多大区别。
风雨顺德人生于佛山,佛山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佛山有五个区,分别是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我可以从土著的身份向你介绍佛山的“
1、禅城作为行政中心,禅城棚改早已完成,财富增长的黄金期已经过去,现在能做的是做好存量,创造增量,因此大力发展金融高新区打造休闲产业;此外,禅城拥有佛山地区最好的社会服务资源,比如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在我们这些土著来看,就是常年挂不专家号看病的,社会资源严重不足。
2、南海经济总量最大,主要得益于位置比邻广州,地方在五区中相对较大,因此总量最强,城镇化率相对较低,乡村随离广州的直线距离远近,发展也不相同,很多还是比较纯朴的岭南水乡,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土著在等征地分钱);
3、顺德同样依靠广州,但占地更少,因此GDP没南海高,城镇化率更高,农村基本90%已消失,转化成乡村工业区,小小一个乡村工业区在册企业过千以上,民营经济发展蓬勃,由于以前的粗放式经营,现在主导的是征地改造,所以你会在新闻上经常看到顺德某村一夜增加无数百万富翁。还没有征地的也不急,都在坐等升值。
4、高明属于离广州较远的行政区,发展远不如南海和顺德。90年代的时候,高明有想并入顺德的想法,顺德地少,可宁愿发展乡村工业区也不愿意收留高明,大家就看出顺德与高明的经济实力差距。2000年后,由于禅城,南海、顺德的发展空间较少,不少大企业都把分公司设置在高明(如海天味业),帮助了高明的发展。目前高明作为接纳禅、南、顺的产业转移,发展潜力也不错。
5、三水三水离广州并不远,而且有广三高速,佛山一环,发展理论上应该不错,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三水一直是作为广州、佛山的后花园而存在,工业发展并不强,主要是一些休闲产业为主,旅游资源也比较丰富。平时我们如果去旅游,短线很多时候就是选择三水为主。
以上是一个顺德土著对佛山经济发展的看法,欢迎拍砖。
云浮现在的居民是什么历史时期迁入的?
明万历三年(1575年),聚居于罗旁山区(今罗定、云浮、郁南三县毗连之地)的瑶、壮族人民不堪明王朝统治者的剥削、压迫,举行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四年(1576年),明玉朝派两广总督、都御史凌云翼统兵10余万,进剿起义军,经过4个月的激战,官军俘斩了4.3万多名起义反抗的瑶、壮族人民,血腥镇压了起义运动。五年(1577年),为了加强对罗旁山区的统治,明王朝升泷水县为罗定州,直隶广东布政使司:析德庆州的晋康乡,高要县的杨柳、都骑、思劳、思办等四都,新兴县的芙蓉一、二图,以及泼水县的南乡、富林二所地,建置东安县,归罗定州管辖。 东安县的县治在麒麟山(又名石麟山)旁(即今云城镇的烈士公园一带)。首任知县肖元冈于同年闰八月主理建城造字的工程,经过半年许,在六年(1578年)二月,城垣建成县衙、军署(又名参将府)、学宫、分司、社学、仓库等管理军政文教钱粮的机构也先后建立起来。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了道、州、府、厅等的行政区的建制,在省之下设置若干专区,繁盛都邑设市,其余一律称县。原罗定州及其所辖的东安、西宁(今郁南县)两县同隶西江(肇庆)专区,都是县制。三年(1914年),当时政府鉴于全国存在3个东安县(广东省的东安县,直隶省(后改名河北省]的东安县,湖南省的东安县),易生误会,于是保留湖南的称谓,把直隶的改名为安次县,广东的取古代云浮郡名为县名,从此称云浮县。1950年,云浮县疆域作了较大的调整:将本县的飞地——西山特别区划归阳春县,将东南部的河连乡划归新兴县,将南江西岸的连滩东胜街划归郁南县。1958年,又将本县的宋桂、东坝两个公社划归郁南县。经过这两次的调整,今天云浮县的疆域相当于1950年以前的一半。全县面积1939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县政府设在云城镇。
带来的文化风俗有:
1、六祖诞
每年的二月初八和八月初三,是佛教禅宗惠能的诞生日和圆寂日,被誉为“春秋二诞”。届期海内外各地佛教徒、游客、信众纷纷前来贺诞、观光、瞻仰,高峰期人数达十万之多。“六祖诞”活动主要在新兴县龙山国恩寺举办。据记载,“六祖诞”始于中唐714年,是由六祖弟子发起,民间信众自发参与的祭祀活动。诞期新兴县内龙山国恩寺、六祖故居、龙潭寺等寺庙均举行佛事活动。千百年来,六祖诞活动一直绵然不断,并形成了固定的活动时间和传统的表现形式,是新兴县乃至岭南地区较具地方特色的大型宗教信仰活动,是以民间宗教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
2、张公庙庙会
张公庙位于郁南县连滩镇,是为纪念明朝万历年抗倭将领、广东总兵张元勋而建的,至今已有400多年。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是张公庙庙会,云浮、肇庆、广西梧州等邻近地区的群众自发前来参拜祈祷,并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庙会主要内容有:参拜、烧香、烧炮、打蘸、唱山歌、演戏、传统扮相巡游、将军出巡、八音朝贺等等。庙会盛期前来参与的信众达十万人之多。文化大革命期间,庙宇受到损坏,庙会停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修复庙宇并恢复庙会。1991年当地政府以庙会为基础举办民间艺术节,现已举办了12届,并发展成为云浮市一项大型的文化活动。张公庙庙会保留了粤西地区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吉祥文化。是研究南江流域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况的重要根据,在云浮市民俗研究中有较重要的作用。
3、连滩山歌
据《西宁县志》记载,连滩山歌始于明朝隆庆年间,因源于郁南县连滩镇而得名。主要流传于两广邻近农村。演唱内容主要是爱情和劳动生活,多在丰年、集会、节日、办喜事时演唱。表演形式主要有独唱、对唱、打擂台三种。深受民间群众喜爱,是民间群众自娱自乐、抒发情感的民歌,是云浮市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山歌。连滩山歌传承方式主要是师徒传授。目前演唱连滩山歌的人已不多。
4、泷州歌
泷州歌因起源于罗定(古称泷州)而得名。是一种不同于山歌,近乎于竹枝词又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歌,对研究南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对研究文言与方言的结合,格律诗与民歌体的融合都有一定的作用,目前泷州歌已处于濒危状态。
5、字眼调
字眼调,又称新娘歌、哭嫁歌,其内容多为对包办婚姻的控诉和分别亲友时的衷情倾诉。南江地区民间旧俗,女子出嫁前几晚,邀同村未婚女子为“伴娘”,集其家中,出嫁者则唱字眼,以向亲戚朋友——泣别。歌词内容多由新娘根据所唱对象不同而即时抒发,或赞颂祝祷,或惜别叮嘱,或埋怨谴责,或揭露诅咒。字眼调主要流行于云浮市各地农村及信宜县、广西岑溪一带。是研究云浮市社会民俗的重要依据,目前字眼调已处于濒危状态。
6、云浮石艺
石材雕刻艺术是云浮市一项传统的民间工艺,起源年代已不可考。明朝期间,石材雕刻就已分为建筑实用装饰,家居用品,石板画,石碑等工艺行业,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云浮市民间文化有较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受到现代科技的冲击,传统的手工技艺濒临失传。
7、花灯制作工艺
新兴县花灯制作较具特色,过去每逢春节、元宵、婚礼、添丁、新屋入伙等喜庆日子,民间群众都有挂灯笼的习惯,是民间喜庆的一种独特形式和民间吉祥文化。新兴的花灯制作工艺主要由中原流入,灯式品种主要有大红灯笼、宫灯、走马灯、彩灯、龙凤灯等等。形式多样,色彩艳丽,富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是研究民俗民间文化生活的依据。目前新兴县花灯制作工艺已处于濒危状态。
8、禾楼舞
禾楼舞据传源于郁南县连滩镇,是古百越民族的一种祭祀舞蹈。禾楼舞舞蹈动作原始、粗犷,跳舞者男扮女妆,身穿黑色衫裙,头戴黑色凉帽,腰扎围巾,脚穿麻鞋。领舞者分别手拿禾穗,边唱禾楼歌边摆身、摇手、踏足,向着东南西北方起舞。禾楼歌旋律固定,曲调悠扬。禾楼舞对研究岭南民俗文化有一定的作用。目前该舞已处于濒危状态。
9、擂茶粥
擂茶粥主要源于云安县茶洞镇,是民间流传的保健食品,据传已有400年的历史。是云浮市富有特色的一种民间美食。
关于【云浮仓储装卸方式有哪些】和【番禺十大姓氏排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热烈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我们会积极回复。感谢您的收藏与支持!
发表评论